服务热线:0755-2957 7567
中文
English
您好!欢迎访问深圳市友创智源科技有限公司官网,我们是一家专业的锂电池定制与应用服务商!
当前位置:

锂电新闻

Lithium Battery News

新型BP共聚物粘合剂可有效延长可充电电池寿命

来源:充电电池 | 作者:友创伟业 | 发布时间: 2021-03-10 | 1037 次浏览 | 分享到:
得益于日本科学家发现的新型粘合剂材料,可充电电池的使用寿命有望得到显著改善。与传统材料相比,新材料在锂电池性能方面也取得了激动人心的进步。研究团队在近日于《ACS 应用能源材料》期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新设计可较传统方案更有效地维持电池的循环充放电性能。
 
对于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用户来说,这项突破有助于大幅延长电池的循环充放电性能。而不像当前的智能机电池一样,用个两年就发生严重的容量缩减。
 
考虑到电池内部有许多可移动的部件,日本科学技术高等研究院(KAIST)的这项研究,也将重点放在了一种共聚物粘合剂上。
 
通过将锂电池石墨阳极的颗粒凝聚在一起,并使之与集电器接触,新材料可以维持阳极的长期高效发挥。
 
作为对比,当前普遍采用的锂电池粘合剂,是由聚偏二氟乙烯(PVDF)制成的。通过坚持不懈的探索,研究人员终于找到了一种更高效的替代品。
 
据悉,这种新型粘合剂由一种被称作“双亚氨基-ac醌-对苯撑”的共聚物制成。
 
在将其用于实验性的半电池组件之后,实测发现它能够与集电器高效结合,同时对锂电池阳极加以更好的保护。
 
实验期间,研究团队还观察到了诸多实质性的性能提升,且即便经历了高频次的充放电周期,其容量仍可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
 
过去 30 年间,石墨一直稳占锂离子电池的负极。
 
带领这项研究的 Noriyoshi Matsumi 教授表示:“使用 PVDF 作为粘合剂的半电池,可在大约 500 次充放电循环后保持 65% 的原始容量。但换用 BP 共聚物之后,其可在 1700 次循环后维持高达 95% 的原始容量”。
 
研究团队指出,这得益于 BP 共聚物具有的更好的机械稳定性、以及对阳极和集电器拥有更强的附着力。显微图像表明,新材料仅会在 1700 次循环后呈现微小的裂纹,而传统 PVDF 粘合剂则在 500 次循环后呈现了更大的裂纹。
 
展望未来,我们或在长寿命智能机、EV 动力电池、人造器官等领域看到它的身影。不过在看到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之前,研究团队仍需加以大量的设计改进。
 
有关这项研究的详情,已经发表于近日出版的美国化学学会《应用能源材料》(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期刊上。
 
原标题为《Bis-imino-acenaphthenequinone-Paraphenylene-Type Condensation Copolymer Binder for Ultralong Cyclable Lithium-Ion Rechargeable Batteries》。
新闻动态 / News​
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联系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