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小电池企业或者锂电芯厂商而言,锂电池PACK市场正在成为一个可耕耘之地。PACK是连接上游和下游的关键环节,电池PACK组成主要包括电芯、模块、电气系统、热管理系统、壳体和BMS几个部分。
对于中小电池企业或者锂电芯厂商而言,锂电池PACK市场正在成为一个可耕耘之地。PACK是连接上游和下游的关键环节,电池PACK组成主要包括电芯、模块、电气系统、热管理系统、壳体和BMS几个部分。
锂电芯厂家涉足锂电池PACK行业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在锂电池行业,PACK环节是锂电池从“标准化”到“个性化”的关键环节,承上启下。据大数据了解到,目前60-70%的电池PACK都是由电芯企业完成(客车领域应该几乎达到100%)。一般来说,电芯企业会通过自行组建PACK生产的方式,将电芯自行封装制成电池组之后,再打包卖给下游终端客户。
由电芯企业自己完成PACK生产的优势不仅仅是企业销售利润的提高。相较于PACK厂,电芯厂更能满足终端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锂电芯厂更熟悉,也更容易把控自家生产的电芯产品性能。
因此,锂电芯厂具备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从前端电芯产品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生产制造,再到后面阶段的电池PACK组装,都可以更灵活的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完成相应的定制方案。
电芯厂商涉足锂电池PACK行业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由锂电芯厂商自行完成PACK制造环节,无论是对公司的利润,还是货款账期安全都相对更有保障。
PACK业务本质上是典型的系统集成,系统集成业务的特点是固定资产投入较低,毛利率较低,需要较高的资金周转率,内核技术不高,关键是工艺,核心竞争力在市场及客户端,以及上游供应链管理。
由于进入门槛高,锂电PACK厂商的内部竞争对手会相对稳定,但是随着产业链各自之间不断的“联姻”,市场竞争格局也呈现出新的态势。强强联合不仅巩固了各自优势地位,还能实现了1+1>2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动力电池PACK行业流行“兼并购”的原因之一。
作为锂电池PACK厂必须具备给供应链创造价值的能力,掌握与下游终端客户议价的主动权,才能与上游电芯企业和谐共处。否则其业务领域既然可以被电芯厂轻易覆盖,PACK企业也就失去存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