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5-2957 7567
中文
English
您好!欢迎访问深圳市友创智源科技有限公司官网,我们是一家专业的锂电池定制与应用服务商!
当前位置:

锂电新闻

Lithium Battery News

聚合物锂电池参数的计算公式

来源:聚合物锂电池 | 作者:友创伟业 | 发布时间: 2021-02-01 | 2786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做聚合物锂电池生产制造或购买的锂电池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电池的某个参数需要进行计算,对于不少专业做锂电池的人来说比较困难,下面介绍一下常见聚合物锂电池参数计算公式,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1、锂电池电极材料的理论容量计算公式
 
电极材料理论容量,即假定材料中锂离子全部参与电化学反应所能够提供的容量,其值通过下式计算:
 
故而,主流的材料理论容量计算公式如下:
 
LiFePO4摩尔质量157.756 g/mol,其理论容量为:
 
同理可得:三元材料NCM(1:1:1)(LiNi1/3Co1/3Mn1/3O2 ) 摩尔质量为96.461g/mol,其理论容量为278 mAh/g,LiCoO2摩尔质量97.8698 g/mol,如果锂离子全部脱出,其理论克容量274 mAh/g.
 
石墨负极中,锂嵌入量最大时,形成锂碳层间化合物,化学式LiC6,即6个碳原子结合一个Li。6个C摩尔质量为72.066 g/mol,石墨的最大理论容量为:
 
对于硅负极,由5Si+22Li++22e- ↔ Li22Si5 可知, 5个硅的摩尔质量为140.430 g/mol,5个硅原子结合22个Li,则硅负极的理论容量为:
 
这些计算值是理论的克容量,为保证材料结构可逆,实际锂离子脱嵌系数小于1,实际的材料的克容量为:材料实际克容量=锂离子脱嵌系数 × 理论容量
 
2、锂电池设计容量计算公式
 
电池设计容量=涂层面密度×活物质比例×活物质克容量×极片涂层面积
 
其中,面密度是一个关键的设计参数,主要在涂布和辊压工序控制。压实密度不变时,涂层面密度增加意味着极片厚度增加,电子传输距离增大,电子电阻增加,但是增加程度有限。厚极片中,锂离子在电解液中的迁移阻抗增加是影响倍率特性的主要原因,考虑到孔隙率和孔隙的曲折连同,离子在孔隙内的迁移距离比极片厚度多出很多倍。
 
3、聚合物锂电池的N/P比计算公式
 
负极活性物质克容量×负极面密度×负极活性物含量比÷(正极活性物质克容量×正极面密度×正极活性物含量比)
 
石墨负极类电池N/P要大于1.0,一般1.04~1.20,这主要是出于安全设计,主要为了防止负极析锂,设计时要考虑工序能力,如涂布偏差。但是,N/P过大时,电池不可逆容量损失,导致电池容量偏低,电池能量密度也会降低。
 
而对于钛酸锂负极,采用正极过量设计,电池容量由钛酸锂负极的容量确定。正极过量设计有利于提升电池的高温性能:高温气体主要来源于负极,在正极过量设计时,负极电位较低,更易于在钛酸锂表面形成SEI膜。
 
4、锂电池生产涂层的压实密度及孔隙率计算公式
 
在生产过程中,电池极片的涂层压实密度计算公式:
 
而考虑到极片辊压时,金属箔材存在延展,辊压后涂层的面密度通过下式计算:
 
涂层由活物质相、碳胶相和孔隙组成,孔隙率计算公式:
 
其中,涂层的平均密度为:
 
5、电池的首效计算公式
 
首效=首次放电容量/首次充电容量
 
日常生产中,一般是先化成再进行分容,化成充入一部分电,分容补充电后再放电,故而:
 
首效=(化成充入容量+分容补充电容量)/分容第一次放电容量
 
6、能量密度计算公式
 
体积能量密度(Wh/L)=电池容量(mAh)×3.6(V)/(厚度(cm)*宽度(cm)*长度(cm)) 质量能量密度(Wh/KG)=电池容量(mAh)×3.6(V)/电池重量
 
上面就是关于聚合物锂电池常见参数的几个计算公式,是比较方便的理论计算值,可以很好地帮助大家相对较快的查看锂电池厂家提供的电池产品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
新闻动态 / News​
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联系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